文|凝妈悟语
(资料图)
很多学校开学后进行了一次考试,很快就要出成绩,估计大家又要为孩子的成绩焦虑了。当我写完这段话,就看到了一条消息:联考成绩出来了,谈谈你们的感受,3个月的网课是母慈子孝还是鸡飞狗跳,是惊喜还是惊吓?
家长们既盼望又恐惧,心慌不安之情溢于言表。
刚好看到董宇辉在线给近9万人开家长会,谈到了家长焦虑孩子成绩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作为高中孩子家长,我觉得很有道理。
虽然董宇辉是单身,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他曾经做过8年的老师,教过50万学生,见过形形色色的家长,再加上自己也毕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所以,观点是很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参考。
当孩子成绩不好,自己又不懂的时候,那种内心的焦虑感该怎么解决呢?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好呢?做好3件事很有用。
第一件事,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不要进行娱乐活动,外放很大的声音,不要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感觉孩子不认真还要批评一下。
应该做的是陪孩子一起成长,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同样有价值的事情。喜欢看书,就拿本书看。喜欢健身,就出去运动。
董宇辉小时候写作业,爸妈从来不会看电视,而是出去干活,出门之前还要说:你学习,你要成为优秀的人才,爸妈出去干活,替家庭分担任务,我们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家庭。
这一点很有道理,不要说孩子,我自己在房间里工作的时候,听到外面电视的声音、孩子吵闹的声音、来回走路的声音,就感觉很狂躁,静不下心来做事。所以,孩子在家的时候,我都会让家里保持安静的环境。
有位老师分享过一个学生的案例,孩子总是成绩不好,家访的时候发现,孩子奶奶和孩子住在一起,每天晚上孩子学习的时候,奶奶会带一帮人在家里打扑克,吵声震天,孩子根本没办法学习。后来,奶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孩子能安心学习,成绩慢慢好了起来。
关于陪孩子学习这件事,的确是很多家长扮演了监工的角色。即使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也不放心。要不趴门缝听里面的动静,没有动静,就大声提醒孩子学习。要不推门进去以送水果的名义看孩子在做什么,总是打扰孩子,让孩子很反感。
儿子的一个初中同学,就有过这样的烦恼,无奈向老师求助,让老师跟爸爸妈妈谈一谈,相信自己,不要进自己的房间,每次学习的时候,总是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浑身不自在,根本没有办法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老师在家长会上直接挑明了这个问题,孩子获得自由之后,成绩逐渐改观,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
所以,还是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彼此成长,成为自己该有的样子更有意义。
第二件事,营造尊重知识的氛围
父母的行为和消费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身教言传,如果父母愿意看书,孩子也愿意看书。
哪怕父母不看书,愿意给孩子买书,对待书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感到珍贵,当你对这些人文色彩沉淀的东西表现出更高欣赏和崇拜的时候,孩子也能知道这些很重要、很有价值。
董宇辉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有很多书,但是,他的父亲会把亲戚家里那些过期的报纸和杂志带回家给他看,这一做法让他获得了很多读书看报的机会,也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
真的是这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如果父母喜欢运动,孩子就喜欢运动,如果父母喜欢玩游戏,孩子也喜欢玩游戏,如果父母喜欢穿衣打扮,孩子也喜欢穿衣的打扮,基本上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不是给孩子提要求就好,而是付诸行动,让孩子觉得学习重要,有条件学习。
那些北大清华的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从小读书多,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都有相似的经历。
远了不说,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案例。有个同学,爸爸是老师,家里很多书,他就非常喜欢看书,从写作水平上就能看出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词汇量丰富、观点鲜明,给人一种眼前一亮、见多识广的感觉。工作后,也一直保持着优势,很受重视。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相对于房子、好的书桌,书更便宜,更适合给孩子投资。
现在考试也不只是考课本上学到的那点知识,而是涉猎范围更广,科学、人文、地理、历史等综合知识越丰富,思维能力更强,才能在选拔考试中出类拔萃。所以,重视孩子读书这件事,至关重要。
第三件事,打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现在大家把教育等同于成绩,把成绩当成升学工具,过于放大成绩在某一学段的作用,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压力。孩子感到不幸不快乐,有些考砸了怕没法交代,甚至会自我伤害。
一次考试成绩不能说明问题,小学考第一名,初中、高中不一定考第一名。初中、高中考第一,高考不一定考第一。高考考第一,大学毕业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如果用马拉松的眼光回顾过去,当时少考几分也没那么重要。
成绩不等于全部,可能还有完美的人格魅力,还有丰富的头脑和思考,还有良好的道德修行和人文风骨......
给孩子的观念应该是:教育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爸爸妈妈信任他,一起商量一个方案,调整合理的节奏,在某一段相对紧一些,在某一段相对松一些,关键环节重点压住,松弛有度。
这一点非常现实,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就开始失落、担心、焦虑,认为孩子危险了,如果这样下去,考不上好的学校,一辈子就没有出头之日了,我们又不能陪他一辈子,他要是生活不好,那可怎么办?
思前想后一番,就开始批评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好好学习,再不学就晚了、就毁了。
孩子知道父母很重视成绩,如果考砸了,就感觉做了亏心事,不敢见父母,有的心情低落,有的承受力差的,就可能走极端,让父母难受。
如果我们认识到成绩只能说明一时,不能说明一世,保持客观理性,不管孩子成绩如何,就都能一如既往地对待孩子,孩子感到心理放松,就能按部就班地做好该做的事情。
过去3年,我也是一直为儿子的成绩焦虑,可是换来的就是他对学习失去兴趣。看到焦虑没用,开始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让他有松弛感,他反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规划自己未来可以走的路。
走过一段弯路,才知道把本来平坦的路走成了荆棘路。所以,劝大家,趁孩子还小,早考虑清楚为好。
写在最后:董宇辉建议的这3件事很有价值,放在真实案例中去仔细体会,就越发发现这样做的好处。如果你还在焦虑孩子的成绩,不妨参照思考做起来吧。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