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视野】5年了!被制裁的中国芯片企业,如今都怎么样了?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半导体芯片领域的一点点进步,总有汇聚成海的一日。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难度并保持信心,很重要,不说怪话和踏实攻关,也同样重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出品丨自主可控新鲜事,本文内容来源于江非鱼笔记 过去5年中,为了阻碍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升级,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常见的一张牌就是“实体清单”。其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2月,当时主要限制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实体。但近年来,“实体清单”已经演变为对我国科技产业的全面围堵。

这一点从制裁的数量就可以窥见一斑。 在2017年之前,被列入“清单”的实体总共为195个,而自2018年以来,这个数字飙升到了650个以上。

其中,针对国内科技公司的制裁,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尤其是对半导体芯片相关企业的“围剿”,更是重中之重。

粗略统计,这5年时间里,被美国制裁的中国芯片企业已多达40余家,其中不乏华为海思、中芯国际、海光、诺思微系统、景嘉微电子、长江存储等知名芯片企业。

作为被针对的典型,华为更是多达150多个实体被列入了所谓“实体清单”。可是,经历5年的封堵,那些被制裁的中国芯片企业,如今境况何如呢?

华为海思:“归零”与顽强

作为被重点打击的对象,华为海思是最早进入美国“实体清单”的芯片企业。自2019年5月以来,先是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接着2020年5月又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制造半导体,3个月之后,封锁升级,任何使用美国软件或美国制造设备为华为生产产品的行为都被禁止了。

至此,华为陷入的境地是,自家设计的芯片不让造,别人制造的芯片不让买。一步步把华为逼到了“无芯可用”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海思的处境当然十分艰难。前段时间,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数据显示, 2021年Q1-2022年Q2,华为海思处理器的市场份额已经“归零”。

2019年之前,华为海思的是全球半导体增长最猛的企业之一,一度登上了全球半导体15强。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更是“中国芯”王炸级产品,手机市场份额一度达到近20%。只不过,面对不断的打压,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最终也只能成为“绝唱”。

但芯片市场份额归零,并没有击垮华为。事实上,华为在半导体芯片上,还在持续加码,谋求冲破阻碍。

一方面,华为不时传出重磅级芯片专利,如前段时间公布的“全新超导量子芯片专利技术”、射频芯片专利等,说明华为仍然没有放弃半导体芯片。

另一方面,华为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也在不断出手投资。2019年4月,华为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哈勃投资。此后近4年时间里,华为哈勃投资已经投资了70多家企业,其中就包括不少半导体芯片企业,比如思瑞浦、江苏灿勤科技、创耀科技、东微半导、纳芯微电子、唯创芯片、聚芯微电子等等,正在逐步完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与此同时,华为还在加紧研发项目的建设,比如华为计划投资400亿建设的青浦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开展终端芯片的研发。

对华为而言,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如今追求的是高质量活着。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相信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到时候海思终将王者归来。

海光信息:营收利润双丰收

可能许多人都没注意到,美国制裁最早的中国芯片企业,除了华为,其实还有一家,就是海光信息。2019年6月21日,海光信息旗下的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公司、天津海光信息技术公司都被一一“拉黑”。

这家企业成立于2014年,是基于永久授权的 X86架构设计CPU芯片和DCU芯片的企业,是我国高端处理器研发设计的龙头企业。

这几年来,虽然遭遇美国制裁,但顶着“中科系”光环的海光信息可谓是一路“狂飙”。 2014年得到中科曙光、国科控股、长虹电器等9家企业联合投出的天使轮,2018-2020年先后接受来自长虹电器、成都产业集团等企业的4轮注资,2022年8月更是完成了年度最大的IPO,成功登陆上市。

日前,海光信息发布业绩快报,其2022年营收达51.25亿元,同比暴涨121.83%,营业利润达到11.35亿元,同比猛增160.64%。

实际上,海光信息不只是2022年表现亮眼,自2019年到2021年,其营收从3.79亿元一路上涨到2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亏损8290.46万元增长到3.27亿元。由此来看,制裁并没有给海光信息带来有如华为海思般的影响。

诺思微系统:创始人被诱捕,专利积累创新高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仍然落后国外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芯片企业其实已经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正因如此,对手不惜用尽各种手段,来打压这些企业的成长。其中,天津诺思微系统就是这样一家被打压的中国芯片企业。

很多人都知道,华为孟晚舟2018年12月被加拿大非法拘押,此后历经3年才艰难回国。而实际上,在孟晚舟之前,天津诺思微系统的创始人张浩早在2015年就被美国以“经济间谍罪”诱捕。

作为我国射频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张浩2006年进入美国知名射频领域巨头思佳讯工作。彼时,张浩已在思佳讯身居高位,待遇优渥,但为了回国报效,2009年张浩毅然辞去了思佳讯的工作,加入了天津大学当老师。

2011年,张浩又成立了中国首家FBAR滤波器生产企业,从事无线射频前端MEMS滤波芯片的研发,这家公司也一举打破了美国在高端滤波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这也为后来张浩被诱捕埋下了伏笔。

2012年,美国安华高的一位高管先是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进入诺思微系统,进入了张浩的办公区,之后仅仅过去几天,就向美国FBI提交了“张浩以及诺思完全复制了安华高的滤波芯片生产线”的报告。虽然当时对方没有声张,但阴谋构陷却从此开始了。

2015年5月,张浩前往洛杉矶参加一场学术交流时,刚下飞机就被美方以莫须有的罪名“经济间谍罪”抓捕。

实际上,张浩一直都是滤波芯片领域的权威专家,即便放在美国,也是顶尖的行业领军人。回到天津创业后,诺思自研的专利都有200多项,可以说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可能剽窃安华高的专利技术。

后来人们发现,安华高销售给苹果公司的滤波芯片,反倒是使用了诺思微系统研发的专利技术。2017年时,诺思微系统也对苹果发起了诉讼。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诉讼直到现在还在搁置审理。

虽然创始人被诱捕了,诺思微系统也被列入了美国“实体清单”,让诺思微系统遭遇了不小的打压,但诺思微系统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发展。

数据显示, 截至2022年8月,诺思微系统的专利积累已达到609项 ,再创专利数量新高。目前,诺思微系统的专利积累已经覆盖设计、材料、结构、工艺、封装、测试等各个领域,在射频芯片领域保持强势的竞争力。2021年,诺思微系统的业绩也首度破亿元,同比增长约两倍。在重重阻力下,诺思微系统仍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景嘉微电子:国产GPU龙头大手笔投入研发

作为国产GPU头部企业,景嘉微电子如同华为一样遭遇了来自美国的多轮制裁,2021年6月3日首次被拉入“实体清单”,2021年12月17日再次遭受制裁,可见对方对这家公司的重视。

景嘉微电子最早成立于2006年,经过17年深耕图形显控领域,它不仅成为了国内首家成功研制国产GPU芯片,并实现大规模应用的企业,也是目前唯一具备自主研发GPU能力并产业化的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其全资子公司景美JM7201芯⽚和标准显卡已成为主要国产整机型号的基本配置,并在金融、电信、电力、轨交、教育等众多⾏业实现规模应⽤。在业界看来, 景嘉微电子产品供应链能力与产品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实力都是国内最强一档。

但由于行业的需求减弱,2022年景嘉微电子的业绩表现其实算不上多出色。根据其财报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其营收达到7.29亿元,同比下降10.35%,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滑了30.6%。2021年其芯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4.47 亿,同比大幅增长 517.46%。未来,受益于信创背景下的GPU芯片放量,其业绩有望迎来增长。

尽管业绩出现波动,但景嘉微对研发还是在大手笔投入。 仅仅2022年第三季度,其研发投入8026.76万元,同比猛增51.5%,占据当季度营收的43.3%。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自从2017年以来,景嘉微电子的研发投入比重基本保持在25%,这也构成了这家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结语

客观来看,美国频繁制裁中国芯片企业,带来的阻碍其实并不小,但一个整体的趋势是,无论对方想尽何种花样,中国目前还是有大批芯片企业在潜心研究,努力冲破“卡脖子”的现状。

在短期内,无论是上游的半导体材料,还是中游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目前的国产化率仍然不高。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半导体已经进入“黑暗森林”。但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半导体芯片领域的一点点进步,总有汇聚成海的一日。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难度和保持信心,同样重要,不说怪话和踏实攻关,也同样重要。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