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以服务人民、成就自我、止于至善、趋近大道为神圣使命,那么中国必将成为人人向往的神州大地。”6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在闵行校区图书馆前大草坪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在典礼上倡导毕业生为更加富强而美好的中华民族而奋斗。
(央广网发 素材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给毕业生的最后一课:风雨兼程,止于至善!
【资料图】
在暴风雨之夜过后又见阳光的上午,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奔向社会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钱旭红以“风雨兼程,止于至善!”为题,为2023届毕业生致辞。
“这是今天你们这一代不屈青年的真实写照。”他引用一首1980年代的歌曲《风雨兼程》送给即将奔赴未来的毕业生,真诚希望年青一代理解“风光在险峰,待到雨过天晴时,捷报化彩虹”的真意。
钱旭红讲述了著名药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校友研制新药抗击新冠、一辈子为民寻药的故事,以及在校期间热衷创新创业并钟情于艺术的创立大疆无人机的汪滔校友的故事,阐发了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服务社会的内在精神,并希望学子“学会从平凡做起,做一个有使命感的平凡人,历经艰辛,仍然心怀真诚、笑容灿烂,历经磨难,仍然追求卓越,止于至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钱旭红勉励毕业生继续保持既有韧性又有智慧的生命态度和昂扬精神,来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挑战。
钱旭红指出,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和形势,年轻一代要保持谨慎的乐观,因为悲观不能改变现实,只会让同学们出错失误并情势更糟;而乐观可以提高免疫力,使同学们保持信心和专注,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
在毕业生们即将踏上人生又一段新征途时,钱旭红结合其自身的阅读心得和生命体验,送给毕业生六则意味深长的临别赠言:善悟经典,善用有无,善待观点,善爱生命,善迎未来,善事中国。他希望毕业学子以梦为马、以善为翼,风雨兼程、止于至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你们将是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这一切都将因你们的团结奋斗而实现!”
毕业典礼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你感兴趣的领域里做你喜欢的事情”
统计显示,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共有毕业生8057名,其中研究生4407名,本科生3650名。据不完全统计,在2023届毕业生中,将有超过40%的本科毕业生和部分硕士毕业生继续升学深造,其他的毕业生将赴基层、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等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就业,其中,选调生人数再创新高,选调省份已经达到25个。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绘制人生崭新蓝图之际,作为年青一代的燃灯者和领航人,教师们希望能将人生与学术的真谛传递给莘莘学子,而师长们的嘱咐,将化为学子们面对未来更多挑战时的精神力量。
作为教师代表,学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教授在致辞中对毕业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展翅腾飞,在未来岁月中实现潜能、绽放生命”。在吴冠军看来,走出学校的校门,绝不是挥别学习的生涯。面对GPT时代的挑战,他建议同学们要做量子思维的使用者。“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追求卓越的人、不放弃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人,就是华东师范大学要培养的人。”
1977级生物系校友,国际著名病毒学家、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王林发教授作为校友代表,为毕业生送上祝福与期许。从自身的求学和科研之路出发,王林发讲述了他对成功的定义以及如何取得和保持成功的感悟。他认为,成功是“用你80%的努力和能力,在你感兴趣的领域里做你喜欢的事情,并且做得比平均水平好”。他用自身疯狂爱上蝙蝠生物学而获得国际昵称“蝙蝠侠”来强调,内在的兴趣对一个人自我成就的引领作用。“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是用你现在拥有的资源做好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王林发从1994年开始研究蝙蝠携带的病毒,当新冠肺炎开始时,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近30年,是这个领域的世界领先者之一,他的科研为应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如何保持成功,王林发认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是“在你职业生涯的任何阶段都要把优先级排好”。对他来说,做人比做好科研重要;做科研比发论文重要;发论文比当院士更重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