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高铁飞驰……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让世界为之瞩目。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无数科研人员努力奋斗的成果,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我们科研人员一定要有这个信念和信心: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潜心科研,“中国制造”一定能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资料图片)

以我研究的浮选装备为例,前辈们在各种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决心研制我国自主创新的设备,“浮选机必须自己搞,如果不搞,中国的矿山企业就会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也就永远没有话语权!”我为此深受鼓舞。

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1996年,当160立方米浮选机已成为国外大型矿山的标准配置时,我国浮选机最大容积仅为38立方米。这种差距使得当时国内大型浮选机市场几乎全被国外企业占领,严重制约了我国选矿厂大型化进程及资源的高效开发。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我国创造了超大型浮选设备当年研发、当年投用的中国速度,实现200立方米浮选机批量应用,打破了特大型浮选设备一直被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

创新没有止境,科研要不断追求卓越。就在200立方米浮选机研制成功不到2个月,矿冶集团组织了320立方米浮选机的科研攻关,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了设计计算、试验方案确定和样机制造。最终,“浮选机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奠定了研发更大容积浮选机的坚实基础。

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是艰苦的,要坐得住“冷板凳”。因为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取得都要耐得住寂寞。只有潜心钻研,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厚积”方能“薄发”。

又是两年集中攻关,最终,世界单槽容积最大680立方米浮选机在德兴铜矿拔地而起,有效扩大了高端装备的供给,为我国矿山企业降低成本、简化流程创造了条件,有效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实现了绿色发展。

科研要求真务实,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把论文写在生产实践一线。几十年来,矿冶集团科研团队研制的浮选设备从200立方米到320立方米,再到680立方米,每一次创新的成功都离不开实践的积淀,正是这些日积月累、扎实肯干的苦功夫,有力推动了高水平矿冶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沈政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集团首席科学家)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